【录】徽州寻状元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tag.
状元故里 避暑研学亲子之旅
线路简介游状元博物馆,体会敢为人先的状元精神;登齐云山,观摩崖石刻;游祖源村,看千年红豆杉;在枧潭景区泛舟逐浪,看特色土墙屋;在松萝茶文化博览园采茶制茶品茶;在润一锐蓝研学基地体验微景观造园;漫步千年大通古镇,与江豚嬉戏留影;寻迹文山火山佛山的浮山,走状元桥;宿坡上村79民宿,怡然自得
行程路线状元博物馆→齐云山→祖源村→枧潭→松萝茶文化博览园→润一锐蓝研学基地→徽州大峡谷→大通古镇→浮山→坡上村79民宿→左光斗纪念馆→方氏名人文化园→繁昌慢谷旅游度假区→新四军三支队司令部旧址→马仁奇峰→陶辛水韵→红杨山房车露营地→殷港艺创镇→鸠兹湾艺创富乡村
安徽休宁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建县于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至今已有1800余年历史。据史籍记载,自隋唐至清末实行的科举考试,休宁生了19位文武状元。到休宁,一定要去状元博物馆看看,感受一下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徽州文化氛围。
状元博物馆坐落在休宁古县衙遗址上。馆前的文化广场心,矗立着一座四柱青石状元坊。状元坊八狮护柱,魁龙腾越,四面坊额上分别题有南邹鲁天开文运状元故里千秋万代等镏金大字。广场上一字排开的8根青石景观柱上,采用传统徽雕技艺,镌刻着白岳飞云寿山初旭松萝雪霁凤湖烟柳等海阳八景,图案饱满,每根柱子上还用篆隶行楷四书镌刻名称,字体工整。广场北面的博物馆墙上镶嵌着五子登科麒麟送子蟾宫折桂等以千年科举为主题的16幅大型石雕花窗,艺术地再现了科举历程,众多人物神态各异,逼真传神。
朱红大门的上方悬挂着著名建筑学家文物学家罗哲文题写的匾额状元博物馆。跟随导游穿过拱形门洞,迎面是在古县衙原址上依原貌仿建,由政堂川堂退思轩三部分组成的工字殿建筑群。其,政堂面积约400方米,现为皇家秘档与休宁状元展厅。
走进政堂,迎面是一幅巨大的清代殿试图堂画。厅堂有一个独出心裁的鳌鱼造型玻璃展柜,里面陈列着一件黄灿灿的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文科金榜,上面写着第一甲第一名,黄轩,江南休宁县人在展厅左侧的展墙上,挂着一件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大金榜,该榜长5米宽1米,上面的第一甲第一名也是休宁人吴锡龄。导游介绍,大金榜是科举最高级别考试殿试的成绩排名榜,也是世界记忆文化遗。其金榜是专呈皇帝御览的,难得一见;大金榜是皇帝正式下发的诏令文书,也就是民间所说金榜题名的金榜。
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镇馆之宝休宁状元黄思永殿试试卷,这是目前休宁19位状元唯一一份被发现的状元殿试试卷,上面有光绪六年一八八〇庚辰科第一甲第一名等文字和试卷正文。由于不能拍照,我只好认真仔细地将试卷看了又看,不禁想起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科举是封建社会普通人自愿报名参加官府组织分科考试,层层选拔人才,并授予官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科举制度从隋朝开始,废止于清末,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叱咤风云的英才,也扼杀了无数读书人的天性。无论功过,科举时代的骄子状元,始终是人们赞赏备至的偶像,也是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
沿着科举发展脉络,于各个展厅仔细观看,大不一的橱窗里摆放着很多古籍,有启蒙读本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等,有童生秀才举人学的参考用书和试卷,还有砚台笔洗灯盏等古代学子的学用具和照明用具。
游览过程,导游向我们讲述了状元黄轩自幼勤学苦读的故事。黄轩时候就刻苦好学,挑灯夜战,学有成效。为了不受干扰,他每天黎明用梯子爬上家堆放柴草的阁楼,然后让家人将梯子抽走,到晚上才请家人送梯子,让他下,大有破釜沉舟的气概。他谦虚聪明,敏而好学,终于蟾宫折桂,高状元。听完导游的讲述,我不由得想到如今一年一度的高考,对于今天仍在放飞梦想的莘莘学子说,古人那种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艰辛历程和学精神,仍有很大启发。
在科举史上,有案可稽的状元仅数百位。古时休宁人口不足18万,怎么一下竟出了19位状元?导游介绍,首先,休宁自古文风昌盛,书私塾星罗棋布,许多家族的族规明确要求扶持族内贫穷家庭的读书人。特别是受程朱理学影响,无论家境贫穷富贵,都崇尚格物致知做学问的读书人。其次,休宁山多地少,生存艰难,读书做官是当时出人头地的最佳选择,加上明清时期徽州商帮崛起,以雄厚实力反哺家乡教育,进一步推动了当地文风昌盛。
不知不觉,两个多时过去了,当我再次站在文化广场,回望古色古香的状元博物馆,我想,所有的旧时光其实都是生命里的长久告别,那些曾经照耀我们梦境的画面已经没有岁月可回头。幸而有了这样一座博物馆,似乎可以让所有的过往回转而,这里讲述的是古代的故事,收藏的是徽州的经典,闪烁的却是人文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