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安徽休宁中国状元博物馆,藏品众多,是亲子研学游的好地方
科举制度对古人的影响可谓深远,自隋代开科取士后,科举考试就成了读书人踏入仕途的唯一道路,但凡榜,就是打开了荣华富贵的大门。位于皖南的休宁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在这座城里,有一座很特别的博物馆全唯一一个以状元为题材的状元博物馆。
博物馆之所以选在休宁是很有讲究的。休宁县汉建安十三年208建县,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从宋到清,这里竟然走出过19位文武状元之多。纵论整个科举史上也只有649名状元,休宁的软实力可谓不容觑。
状元博物馆坐落在休宁古县衙遗址上,由状元文化广场状元文化公园状元楼附属庭建筑组成。
博物馆门口前一对石狮相互守望对视,通过券门走入,首先到的是仿古重建的政堂,从这里开始,千年的独特考试制度渊源和历史就一一在眼前展开了。
昔日科举殿试的壁画位于展厅,壁画前青铜雕铸的赑屃背上,驮着休宁清光绪六年1880年最后一位状元黄思永当年考上状元的试卷,这也是镇馆之宝之一。
状元博物馆内有10件镇馆之宝休宁状元黄思永殿试试卷乡试题目刻印实帖洛阳状元胜迹图御赐休宁状元黄轩福字匾御赐休宁八品顶戴军功牌和御赐休宁状元金德瑛福字立轴等。还有全罕见的稀世文物鱼鳞册。
珍贵的古物记录着古代文化人的悲喜,科举考试试卷私塾课本读物昔日读书人的启蒙读本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等都能在这里看到。
曾经在书看过描写科举考试考场的内容,印象极深。不像如今考生考场的宽敞明亮,冷热有空调,古代的考场为每人一间。所谓一间,其实是非常狭的空间,仅可容纳一张书桌一张板凳,这种空间曾被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逼真地形容为蜂巢,其归号舍也,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
在这里还可以看到清朝科举考试考生作弊的夹带。
博物馆专门辟出一个展厅用以展示县内19位状元的生事迹,画像栩栩如生。在重文轻武的时代,休宁县19个状元,17位文状元,只有2位武状元。
展厅内还展示有明朝状元卷,字迹娟秀工整,看起相当赏心悦目。
休宁自古便文化之风盛行,是著名的文房四宝之乡,书私塾等教育场所很多,有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说法。
金榜题名对于古代文化人说可以说是一生最大的荣耀,古人更是将金榜题名时与洞房花烛夜并列为人生特大喜事。唐朝诗人孟郊的登科后如是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抛开科举考试的优劣不谈,在这座博物馆内,这个延续了千年的制度,可谓演尽了世间百态,演尽了大悲大喜。欢迎您在评论区点赞留言,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落榜进士